产品中心
1902年2月8日,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部右翼旗迎来了一位新生儿的降临。婴儿的啼哭声在那一刻回荡在空中,父亲给他起名为德穆楚克栋鲁普。他的名字复杂难记,大家便简化称其为“德王”。德王是成吉思汗的第30代孙,世袭着札萨克多罗杜稜郡王的爵位。生于壬寅年虎月,周围的亲朋都认为他天生具备“虎虎生威”的英雄气质,预示着未来可能成就一番伟业。
然而,谁也未曾料到,这个刚刚降生的婴儿,未来竟然会选择一条背叛国家与人民的道路,成为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。
1931年,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后,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波及到内蒙古东部各盟旗,德王所在的锡林郭勒盟也未能幸免。当时,锡盟的盟长是索诺木拉布坦(索王),而德王则担任副盟长。在此期间,日本关东军派遣依田四郎来穆沁右旗劝诱索王投向伪满洲国,还计划在锡盟设立电台。索王为了了解日本人的态度,派人到海拉尔向呼伦贝尔副都统凌升求教,凌升明确表示日本人不可轻信,他曾亲身感受过日本人的傲慢无礼。凌升表示,日方将蒙旗王公视作无物,态度高傲,甚至连他这样的高级官员都未受尊重。因此,他告诫索王不要与日本人合作。这个警告使得索王对日本产生了戒心,避免了两次日本的诱惑。
然而,日本并未放弃,他们继续试图拉拢德王作为其合作对象。早在1930年冬,日本特务盛岛角芳便以旅游为名,频繁活动在苏尼特右旗、贝子庙等地。1931年夏,德王到北平时,盛岛角芳与日本军事教授英佐在扶桑馆设宴款待他,席间,盛岛角芳提到成吉思汗的伟大事迹,赞扬他横扫欧亚,德王内心为之激动,这正符合他掌握内蒙古政治大权的雄心壮志。
尽管德王心怀政治野心,但当时他并未完全向日军投降,而是借国内外动荡之际,联合各盟旗的王公向蒋介石争取权力与武器。1931年冬,政府通过了吴鹤龄起草的“蒙古各盟部旗组织法”,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“蒙古地方之军事、外交及其他国家行政,均统一于国民政府”。这一政策令德王感到愤怒,因为这与他实现政治梦想的愿望背道而驰。他立即以锡盟代盟长的名义向政府发送电报,反对该组织法,并联合包悦卿、小卓王等人共同反对,并为自己争取“蒙旗宣抚使”之职。
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。1932年秋,蒋介石派桂永清与余玉琼来苏尼特右旗访问,并表示对德王的高度认可。在随后的谈话中,桂永清建议德王应组建军队,担任中将师长或旅长,而非“宣抚使”。这个建议让德王非常高兴,因为他正渴望拥有更多的兵权。桂永清向蒋介石推荐德王,称他为“年轻有为”。蒋介石见面时,也给予了德王几句夸奖。然而,德王在与蒋介石的交涉中并未得到理想中的政治资源和武器,这令他失望。蒋介石甚至试图将德王调任“蒙古保安监统”,一个他认为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职位。
尽管如此,德王并没有因此而放弃,他仍然坚信自己有能力掌控内蒙古的军事政权。经过几次波折,德王最终决定寻求更大的支持,他开始同日本方面接触,并逐步加深了与日本的合作,尤其是在秘密筹建伪蒙古军司令部以及其他“独立”计划时,他与日本的关系日益密切。
1934年,德王与亲信陈绍武、丁我愚商议如何借助日本力量,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,并开始在苏尼特右旗秘密招募士兵,组织军事训练。同时,德王还与日本特务机关开始合作,为自己在内蒙古的政治图谋提供支持。
然而,尽管德王拥有一定的军力和资源,他最终的梦想却逐渐破灭。1949年12月,德王带着失望进入蒙古国乌兰巴托,试图寻求政治避难。1950年春,德王因与日本的合作以及参与伪政权活动,被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逮捕,并最终被引渡回中国。1963年,德王在获得特赦后被聘为内蒙古文史馆馆员,直到1966年5月23日去世。
德王的一生,充满了背叛、幻想和失败,成为了内蒙古历史上的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。
友情链接: